金标尺公考APP
考公务员,到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公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①的说法错误, 精神文化能否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不能以产生的时间作为依据。②的说法正确, 悬棺岩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场景, 表明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的说法错误, 精神文化的价值可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的说法正确, 文化属于意识领域,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所以离不开物质载体去表现, 比如题目中的壁画。故本题答案选B 。
相关试题
6、在户籍新政推出一年后,西安再出“狠招”: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在系列新政的______之下,年初以来新迁入人口已达21万人,直逼去年迁入人口总量。有媒体报道西安“抢人才”盛况时,配上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长安喜不自禁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典故加以______。
11.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直以来,公立医院15%“药品加成”政策已被固化为“以药养医”顽疾,甚至滋生出“以药腐医”乱象,取消“以药养医”成为新医改的重头戏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医改意见已经明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财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作者认为“以药养医”是( )。
21、①地球上高寒地区沿地表运动的巨大冰体,是第四纪以来一定地形条件下气候变化的产物②中国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③大气降水(雪)沉积在高寒地带,先由雪花圆化成粒雪,再由粒雪变质成冰④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西部,共分布发育了4万余条冰川,总面积约为5.94万平方千米⑤冰川又称冰河⑥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冰川冰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下游流动⑦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但在包括赤道附近在内的地球上各大高山、极高山和极高海拔的高原上都有各类冰川分布发育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9、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能为了城市而建设,而应为人民的生活需要而建设。在很多城市新建的公共文化设施,从规划开始就没有将文化设施当做文化建设,只讲新城面貌,只图建筑的______,甚至连相关文化部门和艺术家都没有介入,结果,建成后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______,终于成了摆设。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6、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有所减少,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今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1.75亿吨,比去年增长1%,而原油消费量将有可能突破3亿吨,比去年增长12%左右;进口将会超过1亿吨,有可能接近1.2亿吨,比去年增长30%左右。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在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和台湾,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西方化;而大陆青少年接触港台的电脑游戏、流行歌曲等现代时尚元素,看到的也多是繁体字,但并未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相反,不少天天使用简体字的人,照样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分别阅读用简体字和繁体字书写的同一篇古文、同一首唐诗,文字形式对读者解读作品文化意蕴的影响微乎其微。传统文化也可以以电影、电视等多种方式植根民间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当中,不一定要借助繁体字作为媒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35、提出 之于( )相当于 钻研 之于 ( )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类似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符合共生效应的是( )。
29.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卷,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②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工作③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奋斗、拼搏,在痛苦的时候,要笑着流泪④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⑤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天下人之心愿⑥可是,人生俗世间,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47.高校食堂某窗口前有张明、李伟、王刚、赵曼、钱强5人在排队买菜。每人只买一份菜。已知:(1)要买红烧肉的人排在张明后面;(2)李伟紧排在要买芹菜炒香干的人前面;(3)王刚虽然排在队伍的第2位,但他还不知道要买什么;(4)赵曼一向吃素,今天她来得有点晚,排在了队伍的最后。由此可以推出:
36.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实验室里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