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公考APP
考公务员,到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公考
1.农业3.0时代一大根本特征,就是突出的“智慧含量”。当信息时代的新技术装备农业生产加工全流程,当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角落都享受互联网的阳光雨露,农业会怎样?
望着基地长势喜人的各类瓜果蔬菜,浙江省M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某一脸笑容。
“现在种地讲科学,有了这个‘神器’,浇水施肥就跟玩儿似的!”指着基地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陈某略带神秘地说,这套设备由一台电脑控制,它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然后根据数据操作智能设备,“农作物渴了有水喝,饿了就施肥”。
“有了它,不仅管理起来方便,还能省下不少工钱,很划算!”陈某笑着告诉记者,采用水肥一体化项目管理的农作物,一般可比旁边的地多收两三成,施肥也不用再雇人雇机器。
“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可控,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浙江省某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詹某,在浙江省某市下属A镇工作已近3年,自称完全是个“新农民”。他介绍说,公司主产品是双孢菇,年产量达3000多吨,但使用的人力并不多,靠的就是“智慧农业”。
在菇房门口,记者看到一个精密的控制系统,上面显示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十余个数据,对蘑菇的生长环境实现“一键控制”。有了这个“大管家”,来务工的村民只需在蘑菇成熟后采摘即可。
“一个菇房成本大概100万元,这套控制系统占了大头。”詹某说,虽然昂贵,但很值得。“有了高效、精细的管控,总的算起来节约了大量成本。”
走进Z集团位于浙江省N县的一家鲜肉直营店,只见很多产品上都贴有条形码。
“这些条形码就是猪肉的‘身份证’。”Z集团董事长林某说,作为一家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Z集团在多个基地引入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打开一款名为“养好猪”的APP,记者轻松查到了Z集团各批次生猪的存栏位置、饲喂记录、免疫记录等信息。Z集团农牧互联网业务负责人黄某说:“我们想通过‘养好猪’这个平台打通生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构建一条全新的猪产业生态链,并以此保障食品安全。”
插上了科技翅膀的“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可监督、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2.绿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更多是一种主动对接市场的创造,所以它显得特别活泼、丰富且有生命力。
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咸嘉垸村,村民曹迪明这几天正在稻田里忙着“起虾”。把20多米长的特制地笼沿着田埂铺好,田里的小龙虾就会顺着侧面的网口爬进笼中。等上个把钟头,一亩稻田就能收上满满一筐。
“以前单种水稻,一亩地纯收入只有两三百元,现在至少4000元。”曹迪明说。与此同时,“稻虾共养”还大大降低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极大缓解了环境压力。
南县明康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明亮说,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存活,剧毒农药已被农民主动抛弃,稻丛成为小龙虾的“食堂”和“宿舍”。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是最好的水稻肥料,基本不用再另外施肥。
“稻虾共养”也养出了一条产业链,当地企业加工的调味虾、虾仁等零食,远销日韩和欧美。出产的“稻虾米”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一两倍。
农业产业链条长了,效益增了、生态好了。在不少地方,这种循环农业都成了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
“我们探索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以猪场为核心,发展猪-沼-菜,带动种植蔬菜、果树、绿色苗木等,同时林下又种植中草药、散养鸡鸭鹅等。”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慕京生说,这既带动了农业产业,也完善了生态循环链条。
亳州市农委副主任孙德平说,亳州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为基础,加快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集成推广“猪-沼-菜(果、粮)”“牛-菌-肥”“秸秆-养牛羊-有机肥还田”等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已建成多个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
3.广州神农田园农业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神农田园”2017年6月21日的文章,是一份题为“2017年下半年种植计划书”的调查问卷,开列蔬菜品种多达62个。调查问卷经会员反馈后,公司再根据会员意见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下半年的种植目录。
“我们做的是定制农业,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条件,根据会员的需求来提供农产品。现在公司有150亩左右的土地,一年要种100多个品种的蔬菜。”神农公司总经理邓小刚说。
神农田园从2013年开始从事定制农业。最初客户只有10来个家庭,而且都是亲朋好友,现在的客户已有400多个。目前公司产品不仅有蔬菜,还有大米、鸡、鸭、鹅、鱼和猪肉。生产标准承诺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肥料、转基因品种、除草剂、激素。销售采用的是众筹模式,会员先预付一年的费用,然后公司按约定配送农产品。
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事物,定制农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仅在神农田园周边,就有七八家定制农业农场。这一农业形态要求有高素质的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群体、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匹配需求的物流体系,属于农业界里的“高精尖”。
如今“高精尖”正在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开始成为定制农业的拥趸。
从事农业多年的毛志勇说,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经营模式,其实也是基于我国地理、气候、人力资源条件的现实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定制农业天然契合中国农业的综合禀赋。同时,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给定制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农村电商已成为河南驻马店市乡村一道风景线。目前,该市涉农电商企业有300多家,“80后”李敏创办的“来村网”便是其中之一。“农产品也需要精细化定制,线上下订单,线下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包装,使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李敏说。
据统计,驻马店市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已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亿多元。互联网定制农业日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互联网+”极大地改造了今天中国农业的产销模式,以消费为起点的定制农业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这是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推出的网络销售项目。这一网络定制项目反响极好,2000亩生态富硒茶园很快被认领一空。
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说,茶山认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零距离,客户认领的专享茶园将由天方茶业派专人按照有机方式管护、打理,每年定期提供私房茶。客户还可以通过天方茶叶引进的“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随时对自己认领基地上的茶叶生长采摘、加工包装等全流程进行监控。
“过去我们生产和销售是两条线,茶叶采摘后全指望销售,市场波动和风险较大。现在一根网线实现精准产销,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郑孝和说。
4.在山东,农业正在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使农业不仅卖产品,还可以卖观赏的心境,卖参与的乐趣。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占地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树2万多株,涉及12个村庄,于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小的椹果,在每年上百万人的采摘和东方紫、圣源、卡洛斯等多家椹果酒厂家的加工中,身价倍增。由于效益突出,近3年来,夏津椹果种植增加了1500亩。
上海崇明岛的开心农场也是这样一种业态。它通过整合农村土地、房屋、农作物等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实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全面开发。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军旗说,大家可以在这里钓钓鱼、种种菜,城市的孩子们可以在水稻田里插秧,这种独特的、快乐的体验,肯定会成为城里人忘不了的另一种乐趣、另一种生活。
在成都锦江区三圣街道,以乡村旅游闻名的5个社区被称为“五朵金花”,它们分别是“花乡农居”红砂社区、“幸福梅林”幸福社区、“东篱菊园”驸马社区、“荷塘月色”万福社区和“江家菜地”江家堰社区,集中在12平方公里的三圣花乡景区核心地段。
2002年起,政府开始发力,依托三圣花乡花卉种植传统优势,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和思路,在红砂村打造“花乡农居”,率先探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产业,在一年多时间里,“五朵金花”次第绽放,2006年被评为全国首个乡村旅游AAAA级风景旅游区。
这还没完,如今三圣花乡景区的不少农家乐已升级为“艺家乐”,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画意村等文化创意基地先后成立,何多苓、方力钧、罗中立等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家纷纷进驻。
传统的文化产业多以广告创意、出版传媒、原创艺术等为经营内容,传统农家乐多以展示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场景吸引游客,二者如何发生“化学反应”?
在“幸福梅林”景区,一条20多米的青砖小径将记者带入了一座精致小院。川西民居风格的青瓦屋顶,涓涓细流顺瓦沟而下,汇入小院水池,池中一只旧木船。置身其间,品茶观鱼俯仰天地,竟然是一番晴天也能帘外雨潺潺的诗情画意。
小院的主人文君主攻雕塑。他说,来三圣花乡,就是想把这里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展示平台,用双手潜心呈现梦中的那个精神故乡。
三圣街道办事处景区综合科科长李国太告诉记者,像这样风格鲜明的艺术小院在三圣花乡已有40多家,锦江区为这些农家乐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艺家乐”,并及时注册了商标,以期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和业态。
西南财大天府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孟曦认为,农家乐升级为“艺家乐”,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必然。如果说新农民吹开了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那么艺术家引领的农家乐向“艺家乐”的转型,则进一步打开了农业与更多产业的“融合端口”。
5.农业生产中有一个著名的“丰收悖论”,即由于许多农产品缺乏需求弹性,丰收后产量增加的收益不及价格下降的损失,从而导致增产不增收。这一悖论也暗含着一个结果:在农业产业链条中,要么生产者吃亏,要么消费者吃亏,很难找到一个两全的办法。
农业3.0时代,农村、农民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千年不易的“丰收悖论”也遭受挑战,农业变革的深远影响或许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在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以农家乐为代表、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不少村民变成了演员,农村变成了剧院。在实景剧《沟梁上的土疙瘩》中,参与演员是70多名平均年龄在54岁的当地贫困户。
村民崔永泉说,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比划比划当演员,一天能挣80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归化村出现了一批农家乐、采摘园、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点,过去破旧村庄如今已经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桃源美苑。
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吸引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些对信息技术更为熟悉的“新农人”,对农业发展有着更深的见解,他们运用资本、技术、品牌与土地有机结合,正在为农村发展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市场观念和创新活力。
河南省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大王楼行政村的王晓康,2013年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后回到乡里创业。他成立的合作社种植了从澳大利亚等地引进的200多种苗木,年综合产值达到500万元。
“除了苗木品种外,我们合作社成功的关键就是把人的体验加入到农业中去,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王晓康说,他将村里传统的苗木种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农业政策,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统合发展,在不断延伸的生产链条中提高收益。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唐华仓说,在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多元化经营让传统农村实现了美丽嬗变,农民群体多样化带动了农业生产革新,农业3.0时代正在为中国三农搭建起更为稳固紧密的纽带,推动乡土中国全面转型升级。
6.对于中国农业而言,当下的挑战显而易见。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走了农村年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的求解已迫在眉睫;
农业生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农资成本等近年来快速提升,而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上涨有限,甚至有所下滑,两相夹逼的形势短期内难有改观;
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十余年连续增产,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地下水超采、地力退化、面源污染、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已经难以为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安全性、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并不能与之完全对接,社会诟病不断……
挑战催生变革,巨大的挑战催生巨大的变革。当然,变革还需要催化剂。
政策的调整是重要的催化剂之一。正是基于上述形势,中央作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部署,改革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不再一味强调产量,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放开进口,等等。
技术的应用是另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尤其是不断普及的信息技术,为改造农业体系、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了强大动力。
总体来看,中国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看待中国农业,需要多个维度,经济的维度、民生的维度、政策的维度、技术的维度……每一个维度考察下来,就明白了中国农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一个必须转型、正在转型且转型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
解析
【参考例文】
扣启中国农业转型 实现农业“惊人一跃”
如今,中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新兴农业样态不断出现,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但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走了农村年轻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农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要抓住扣启中国农业转型的机遇,战胜困难,实现农业“惊人一跃”。
实现农业转型,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催化剂。智慧农业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当信息时代的新技术装备农业生产加工全流程,当田间地头的每一个角落都享受互联网的阳光雨露,农业转型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如今,全国不少地方也积极“用电脑代替人脑”,以科学代替经验,不但节省大量人工成本,而且使农业生产管理更精准更高效,实现增产提质增收。
实现农业转型,是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的动力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安全性、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农业生产体系并不能与之完全对接,社会诟病不断。而通过农业转型,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实现农业转型,是促进市场供需平衡的安全网。如今“高精尖”正在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开始成为定制农业的拥趸。不仅是按需定制,而且是大规模的按需定制,在农业3.0时代成为可能。以消费为核心的定制农业,正在开启对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系统性、颠覆性再造。“互联网+”极大地改造了今天中国农业的产销模式,以消费为起点的定制农业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
驶向农业3.0时代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近年各地方兴未艾的新农业多元实践背后,也有值得关注与深思的问题。政府应该主动作为,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帮助农民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建立紧密利益联接机制,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等制度,使农业3.0时代走得更稳、前景更美,让城乡共享农业现代化的成果。(计空格1059字)
相关试题
6. 2022年10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2022年国际篮联女篮世界杯决赛中,中国队( ),追评史上最好成绩。
关于我国平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2.下下列湖南特产与其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34.下列对联与其所写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16.下列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的是:
33.下列诗句中,描述秋天的是:
1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推进( )国家保护工程。实施( )保护性耕作( )万亩。
22.人们常常引用希腊古典来分析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下列希腊古典与其寓意对应正确的是:
26.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后,第一个度过的节气将是:
17.下列属于运用了国家宏观调控中的行政手段的是:
37.下列不属于古称“潇湘八景”的是:
39.关于湖南省各地市,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