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公考APP
考公务员,到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公考
(1)恩格斯提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易建平从词源角度研究,认为“文明即国家”。“国家”的“物化载体”集中体现在“国民”“国土”及“国民”的“国家认同理念”。
(2)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主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这已被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所共同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根据近年遗传学研究成果证实,现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人的基因与考古发现的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人群基因相近。再从“姓氏文化”考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其姓氏相对十分集中,其中99%的姓氏出自“炎黄”姓氏系统,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自称“炎黄子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黄帝”被中华不同族属、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国家统治者与社会大众公认为中华“人文始祖”,也就是中国之“国父”。
(3)早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庙底沟文化”的中华先民,他们所形成的族群文化中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中游,其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北至长城地带,南到长江,西至甘青,东到鲁西南。从此以后,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秦汉时代,国家疆域西至“西域”,东到东北地区,北至蒙古高原以南,南到“南海九郡”,秦汉王朝的“国土”已奠定了此后中华国家的空间分布范围,至今延续不变。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
(4)“文明”(即“国家”)历史之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主要取决于“国民”对“国家认同”理念的坚守,其具体的“物化载体”反映的是国民对国家(即“国”与“家”)的空间“中”与“中和”的观念认同。国际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文明”(即“国家”)形成的“三要素”是城市(都邑)、文字与金属器,而都邑又是其中“第一要素”。所谓“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记载表明,都邑必须“居中”。如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墓主人及其左右两侧的龙、虎形象与脚底“北斗”图像,反映了墓主人以“天中”之“北斗”为坐标求“地中”理念。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豫东北濮阳与鲁西南的定陶一带,先秦时代人们就认为那里是“天地之中”(“陶为天下之中”)。出土文献《清华简·保训篇》记载虞舜“求中”于“鬲茅”(即文献之“历山”,亦今濮阳、菏泽一带)。大禹立国建都,商汤六世祖上甲微为其“求中”于嵩山,即五岳之中岳嵩山。考古发现夏代都邑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头城址均在大嵩山地区。中华五千年文明,4200年历代都城建于大中原的长安、洛阳、郑州与开封,北宋之后金元明清徙都北京,海陵王定都北京,即称“燕京乃天地之中”。《吕氏春秋》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荀子·大略》指出:“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中”体现的是对“四方”的“公平”“公正”,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和”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中”与“中和”理念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人心。
(5)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的“生命力”,在于其国家与国民的“有容乃大”的理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历史发展,中华民族成员组成越来越多,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可谓哪个族群都可以作为中华国家的领导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他们均被认为是属于中华文明的政治实体。这是因为中华文明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有容乃大”理念所致。
(6)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见证,中国在国家关系上是“有容乃大”心态,中华文化的“丝绸之路”见证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之路、合作之路,而不是“大航海时代”给世界历史带来的“殖民时代”。
A
中华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特质
B
疏源浚流 与古为新
C
从实践难度看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D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文章第(1)段指出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不断,第(2)段强调中华国家的空间分布范围,即国土,至今延续不变,第(3)段阐述“文明”历史一代又一代延续不断主要取决于“国民”对“国家认同”理念的坚守,最后两段指出中华五千年文明“有容乃大” 的心态。故文段主要围绕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在阐述,并强调中国“国民”、“国土”及“国家认同”“有容乃大” 心态的延续。对应选项,A项“不断裂”符合文意,当选。B项,“疏源浚流 与古为新”侧重以古老的智慧和方法为基础,用于解决现代问题的理念,文段未提及“现代问题”,排除;C项,文段未提及“实践难度”,排除;D项,表述不明确,文段主要强调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延续,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文段出处】《刘庆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特质》
相关试题
根据上述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入唐后,特别是中唐之后,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便出现了花卉热②在唐中晚期完成逆袭的牡丹,到了北宋更进一步皇冠加身,成为花王③牡丹花也正是借助此波热潮,开始从医药领域走进更广阔的观赏领域,成为花卉文化的翘楚④在唐以前,花卉并没有被人工培植,也没有进入市场交换,而是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⑤王叡在《牡丹》中说,“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⑥花卉文化的兴起和高潮是在中唐至宋⑦在这个时期,人工种植的牡丹成为商品且价格相当高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的观点最主要存在下列哪种逻辑错误?( )
大雪:冬至
在“世界历史”的基本态势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过程中,就像中华民族要在各个方面完成现代化任务是不可避免的一样,中华民族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方面——现代化和独立自主,对外学习和自我主张——似乎是矛盾的,但它们只是在抽象的观点看来才是矛盾的,而在现实的理论与实践中却是历史地一致的。就像现代化绝不意味着将从西方得来的抽象原则先验地强加给中国的历史性进程一样,中国发展的自我主张也绝不意味着避开外部世界的孤立主义和自我封闭。学术上或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任意武断,而是表明它能够真正地占有从外部学来的东西——它要使这些东西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也就是说,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资源化的是( )。
根据上述文段,下列最能体现“国家”的“物化载体”的是( )。
投资和融资是资本市场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各类中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近年来,证监会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着眼于构建可预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揽子推进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加快完善,接续开展两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市场生态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合力推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体制机制障碍,会同相关部门放宽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股票投资比例限制,积极引导各类机构实施长周期考核,强化投资稳定性。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杂家为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下列观点属于杂家学派的是( )。
某校将举行朗诵比赛,欲购买一批钢笔作为奖励,采购负责人与商家进行议价,若多购入80%,每支钢笔可便宜12元,这样总价因此只增加了40%,则一支钢笔的单价应为多少元?( )
小麦: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