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购物车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公考APP

回顶部

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金标尺公考APP

单选题 28.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各家往往以早期记载的五帝、三代作为理想标准,衡量各诸侯国的治理效果。孔子欲恢复周礼,表明他心目中是认可周代文武之治的。荀子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的历史观,而大讲“法后王”认为今胜于古。汉代儒家的古今观主要是秉承了孔、孟先师祖尧舜、宪章文武的是古非今论,而东汉前期思想家王充则旗帜鲜明地提出“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标准。宋代以后,又多了个汉唐评价标准。到底三代与汉唐孰优孰劣,人们也辩论不已。其实,争论背后的实质是用什么样的模本看待当时的治理成效。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表明古代治国思想的历史借鉴

B

阐述各家对治国效果的评价依据

C

列举各家治理方案的主要差异

D

叙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历史沿革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分析文段。文段先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列举了春秋末至战国时期、汉代、宋代以后这三个时代对国家治理效果的不同评价标准,然后尾句通过转折词“其实”引出作者观点。文段重点在尾句,转折词“其实”之后,强调了对于历朝历代治理效果的不同看法主要是因为有不同的模本,即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古代治国思想”和D项“国家治理理念”是例子的内容,且“历史借鉴”和“历史沿革”文段没有体现。C项“各家治理方案”文段没有体现,文中主要说的是不同评价治理效果的标准。 故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