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公考APP
考公务员,到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公考
A
④②①⑥⑤③
B
④③⑤⑥①②
C
②③④①⑤⑥
D
②①⑤⑥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答案〕A。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介绍爱因斯坦和利奥·西杜德写信说明核技术突破,④句指出核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话题不一致,均适合做首句。
进一步观察句子特征,⑥句出现指代词“这样的核弹”,观察选项可知,⑥句之前是⑤、①,分析可知,①句强调新技术即核技术的威力巨大,⑥句指出核弹的威力巨大,可视为对①句的解释说明,①⑥可以成立指代词捆绑;⑤句指出科学界、军方和业界展开合作,与“核弹威力”无关,指代不成立,答案锁定A项。
代入验证,逻辑清晰合理。
故本题答案为A。
【文段出处】IT资讯《人类与世界末日的距离:“末日之钟”只剩100秒》
相关试题
75.毛笔:写字
35、“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一张小小的邮票可谓“内有乾坤”,素有“国家名片”、“微型百科全书”之称,各个国家或地域的邮票既能品得历史文化底蕴,也能感受时代审美的潮流。结合我国独有的生肖文化,从中国1980年发行第一枚生肖邮票,到如今生肖文化走向海外,生肖邮票受到广泛的青睐,大有“普及全球”之势,生肖文化在海外得到了更加广泛多元的呈现,也与各国文化传统形成有效的交流融合。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28、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也是决定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要素。小到一枚芯片、一个轴承,大到一台盾构机、一艘远洋船舶,都凝聚着无数科技创新的专利成果,都依赖于高科技人才的集智攻关。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高科技人才愈发成为各地竞争的关键变量。如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则考验着各地招才引智的能力水平。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2、假设你是H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根据专项调研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市镇村公交设施目标。草拟一份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30分) (1)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精练;(2)提出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意见及建议;(3)不超过700字。
6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的是( )。
84.2017-2021年间,Z省某技术产业技术增加值同比增值最高的年份,去年利税同比增加多少亿元?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一国热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现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预些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有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措施表述不准确的是:
77.一项基于近200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的研究发现,健康普通人群心率大概在每分钟60次,随着心率的增加,在60次-70次/分钟的这个阶段,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4个月左右,心率在80--90次/分钟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5年,心率在90-100次/分钟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心率在100次/分钟以上的人群就更短了,可能会缩短13年,研究人员据此得出,心率越快的人预期寿命可能越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
19、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许多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虽然不时夹杂着专业术语,甚至_____地引用科学期刊,但只要附加思考判断,并不难发现其破绽。比如,一些网文喜欢用“绝对”“最”“百分百”等字眼,论证也往往似是而非;搞_____之术,把一些尚无定论的意见作为“知识”传播。这些,都违背了基本的科学逻辑、表达规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学生唯唯诺诺,不敢质疑教材中的错误、瑕疵,始终把教材视为不可跨越的权威。那么,他们就会故步自封,没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事实上,_______________。质疑是一个深思的过程,并且可能会打破权威,收获新知,推动社会发展或科技进步。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69.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一些小鱼的求生能力,而其他鲶鱼盲目追随;鳄鱼效应: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挣扎,就被咬住的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这一只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3、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保持并加速呈现年轻化特征,青年科研人员总量扩大,占比提高和增速加快,带来的是青年科研人员群体的同侪竞争压力不断加大,_____地造成了一种“内卷”现象,加之外在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导致青年科研人员_____机会减少,成长发展通道收窄,评价考核压力增加,事务性负担加重,因此,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推动科技界内外的共同行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