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公考APP
考公务员,到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公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6-40题。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亲情及友情,或有不同理解。根据王维作诗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恩、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二。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游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白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及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A
红豆与爱情
B
红豆小史
C
红豆 相思 爱情
D
红豆与相思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事考帮答案】B。考查标题提炼。文段开篇以王维的诗引出对红豆象征意义的探讨,后文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介绍其第一第二第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象征相思、爱情,象征故国之思以及具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故文段整体介绍了“红豆”这一话题的象征意义史,对应B项,故B对。
AC项:“爱情”以及“相思”“爱情”都仅对应第一层象征,表述片面,故A、C错。
D项:“相思”仅对应第一层象征,表述片面,故D错。
综上,故本题选B。
相关试题
25.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下列对文段的理解,错误的是( )。
98.有关延安精神的说法,下列表达错误的一项( )。
34.根据文意,偏见产生的来源不包括( )。
28.下列对划线部分“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89.中国共产党在吸收党员时实行预备党员制度,根据规定,预备党员拥有相对的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预备党员权利的是( )。
32.下列不符合伽达默尔对偏见的理解的是( )。
38. 从事古气候研究的科研人员从______的古代文献中寻找关于气候的蛛丝马迹。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6.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 )。
6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
52.“教育”是个体之间定向传授技能的机制。相关研究人认为,教育并不需要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和高端智力。而是多种动物独立进化出的一种培育后代的能力。动物借助简单的机制,也能达到人类智力相似的功能。下列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
20.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德“范例教学”,被理论界认为是二战后产生的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从上述文段中可知,这段话的写作对象是( )。
83.( )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