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一、背景材料
1.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了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评选表彰过程包括推荐、评选、审批表彰、着力做好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工作等四个环节。
全国道德模范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大力选树和宣传典型榜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百业待兴,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缔造了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感召的榜样年代。雷锋、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王进喜、焦裕禄、杨根思、南京路上好八连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先进榜样的代表,尤其是雷锋,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感召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见义勇为的英雄徐洪刚、勇救老人的大学生张华等道德楷模纷纷涌现。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増强,“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榜样形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甚至全球化:既有有关部门推出的时代先锋、道德模范、十杰青年,也有社会机构评出的感动人物、公益英雄。
据资料显示,建国以来涌现的青少年先进典型有36人,其中,救人、救火、救牲畜、救火车及与坏人斗争的有33人,占91.6%,因舍己救人而死亡10人,占27.8%,5名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榜样,事迹都是与风雪搏斗保护牲畜。另有学者对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的教材《思想政治》中的榜样人物作过统计分析,发现所宣传的榜样76%是著名人物,如果加上少年名人的比例,普通百姓中的榜样人物还不到18%,榜样的职业分布中科学家占21%,政治领导人占22%。
3.2012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名为《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发现,近七成(68.4%)的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艺体育明星,主要是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这些明星或外表靓丽,或年轻时尚,或个性突出,或多才多艺,或成就非凡,“星味”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令他们萌发无穷幻想和无限向往。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劳动模范更少,不足1个百分点,仅有0.4%。
在孩子们选择的最喜欢的榜样中,雷锋位居第一。雷锋既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也是他们最崇拜的10位偶像中唯一的一位非文艺体育明星式的人物。雷锋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在当代仍然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敬佩与学习,既与学校、社会广泛的宣传教育有关,也与其代表的精神特质有关,雷锋精神代表了平凡中的伟大,他的伟大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做到的,他提供了一个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雷锋精神在志愿者行动中得到延续和弘扬,被赋予时尚的元素,因此对当代少年儿童仍有很大吸引力。
调查发现,明星崇拜在初中阶段到达顶峰,70.9%的初中生以明星作为偶像。偶像选择主要受到媒体影响的占57.3%,榜样选择首先是受到教材的影响,占48%,其次是老师,占29%。
调查发现,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5%认为对榜样“敬佩,但跟自己差距太大,没法学”。9.9%的学生认为学校树立的榜样“无所谓,跟自己无关”,2.2%的学生则持“反感”态度。受访青少年认为,“榜样被美化”“榜样教育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对榜样宣传太死板”“榜样的缺点被隐藏、不可信”等等。85%的青少年还表达出“重要的不是树立什么榜样,而是让我们去寻找思考”的观点。
调查发现,58.5%的少年儿童关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少年儿童最为关注的社会人物奖项。且随少年儿童年龄增长,关注度提升,小学生有48.3%,初中生有62.3%,高中生有73.0%关注《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突破过去“高大全”的典型报道模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推出了一批生活化、平民化、人性化的榜样人物,他们的故事真实感人,闪耀人性光芒,于平凡中书写崇高,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使其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一些学校也将《感动中国》作为学校德育的载体之一,向学生推荐观看或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
专家孙某表示,很多教育者往往一厢情愿地认为榜样就应该是完美的,所以给青少年提供的是一座座经过修饰、掩盖过缺点的雕像,并不是有血有肉的、可以打动人心的人物。这种榜样宣传和教育中的不足,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对榜样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4.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尴尬却是:青少年心目中多的是偶像,少的是榜样。要说起偶像,青少年可谓滔滔不绝:刘翔、姚明、周星驰、成龙、王菲、周杰伦等等;而要列举榜样,他们就捉襟见肘了。
偶像转型背后的成功观、价值观值得关注。在“60后”“70后”的记忆中,科学家几乎曾是多数孩子的偶像,很多年轻人报考大学时会选择与科学有关的专业。而在当代少年儿童的偶像群中,乔布斯、比尔·盖茨、马云、李开复等创造商业神话的科技人物受到尊崇,彰显着少年儿童价值观的变化。当代少年儿童对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的崇拜,一方面彰显了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少年儿童对电脑、网络、科技等的膜拜心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复杂的价值观,这些科技英雄不仅代表着科技的神奇、创造的魅力,还代表着商业神话,代表着财富和成功。从科学偶像到商业偶像,这是价值观的重大转型。文化学者朱大可认为,偶像从精神性转向物质性,意味着今天的偶像并不完全用于信仰,而往往用于娱乐和消费。
5.美英俄等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在榜样教育中的作用。
在美国民间流行的对美国精英人物故事的传颂,具有强大的加强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方面,美国人对开国元勋,尤其是华盛顿的肯定和尊崇,就很说明问题。在谈到“华盛顿的神化”时,一位美囯国历史学家曾感慨地说,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还来不及形成自己的历史”的国家,一个简洁而又聪明的做法就是,强化华盛顿等伟大人物的典范和榜样意义。从《华盛的美德》到《乔治·华盛顿的生平事迹:引人入胜的趣闻轶事和青年的榜样》。从面向各种人群的华盛顿传记的间世,到华盛顿思想的整理、加工、体会和学习,华盛顿所具有的“男性力量和美的典范”成为后世美国青年的向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就像在智力活动方面一样,华盛顿在体育运动方面也非常活跃,年轻时代就对跑步、跳高、拳击、掷铁圈和投棒等运动感兴趣,假炼了强壮有力的体格。而这种朝气和活力传递到美国青年人身上,也正预示着一个年轻而有希望的民族的美好未来。在肯定华盛顿这类英雄人物的同时,美国建国的意义、美国精神萌生的土壤,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认可和弘扬。美国强调要培养具有“强烈的对国家的忠诚感”的美国人,让青少年成为具有民主精神、勇于开拓、敢作敢为、大胆进取的公民。
英国历来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爱劳动,具有勤业思想;讲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有信念,不管在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都具有乐观精神,为信念而执著追求。为此,英国各类学校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消防队员、航天员、军人、歌手、足球队员等在社会各领域作出突出成就的佼佼者,纷纷走进学校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青少年们现身说法。英国文化部长说:“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了解和认同,这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目前俄罗斯青少年的价值观已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消费主义盛行,上百万的青少年以成名为人生目标,而不考虑自身的潜能价值和未来职业发展。俄罗斯已经意识到了在德育方面需要加强国家干预。日前,俄罗斯学者和教育专家联合向国家杜马提交一项法案,要求采取措施,捍卫俄罗斯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保护青少年的精神圣地。比如在俄语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外,还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6.目前90后一代已成大学生群体主力军。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小部分的“无偶像派”,值得引起关注。他们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也没有兴趣爱好,不善于交流,与身边同学关系一般,并且他们没有任何偶像。
没有任何偶像,没有崇拜过谁,或许不能算错,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认为偶像能够激励人奋斗的说法是假话,这样的冷漠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了。有专家认为这些大学生人生观比较特殊,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且逆反,不想循规蹈矩,乐于追求个性。这说法其实是隔靴痒;缺少精、气、神,才是问题的根子。不少年轻人承认,自己这一代跟父辈们相比“差了很多”,这些差距包括:不想承担责任,对人生缺乏热情,工作、学习意愿下降,目标感不强,等等。
7.每年的3月5日前后,人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幕:社会各界纷纷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扶老携幼,或者到敬老院帮老人诊病、洗衣服,其场面确实令人感动。但是,静下来一想,这样热闹的景象又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何今日的学雷锋已演变成扎堆现象?这样的“雷锋日”难道不是形式主义的“应景秀”吗?
3月5日,本是雷锋精神的宣传日。然而,现在的一些地方似乎已将这个日子当成了一种任务,而任务的内容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送送物、扫扫路、扶老奶奶过马路”。甚至有这样的笑话:某个敬老院在3月5日这天要接待多批做好事的人,有的老人一天之内头被梳了好几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5日过后,“雷锋热”像一阵风似的吹走,无影无踪,正如民谚所说:“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让人深感现今的学雷锋已经变味。
8.重庆晨报舆情调查中心与大渝网联合展开的在线调查显示(1034位市民参与),18%的人承认“别人提才想起来”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但更多人(46%)表示“一直知道”。另有73%的人呼吁“学锋不能只在三月五”。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许多人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有了细微变化。家住渝北区的80后周天宏就认为,让座、支持微公益、开车时礼让行人这些事,看似不值一提,但都是大家在生活的细微处践行雷锋精神,很多人也一直在坚持这么做。本次调查中,超九成市民表示一直在生活中助人为乐。其中,41%的人“经常”在生活中做好事。
自2010年新浪微博开通官方求助、救助公益平台以来,类似“捐一元献爱心”的微公益在全国遍地开花。这种低门槛的公益行为,让每个人参与慈善和公益成为可能。调查显示,近四成(38%)受访市民做过微公益,7%的人做过临时志愿者,甚至有4%的人加入过义工组织。68%的人认为,义工组织、微公益等新渠道,让学雷锋的机会变多。
9.2014年2月10日下午3时左右,在洛阳涧西区西苑路与武汉路交叉口附近的洛阳平价商店门前,一位老人正在买菜,不知什么原因,老人突然跌倒在地。离老人不远的小刘发现后,赶忙上前扶起老人。然而,这一扶不当紧,只听说过各种“扶不起”的小刘没想到,这次“扶不起”就活生生地落在了他自己头上。
据小刘回忆,上前扶老人的他刚伸出手,就听到老人说出了一句让他心寒的话“你害我干啥?”而他也当即意识到自己“扶错了”。犹豫中,他还是和路人一起将老人扶了起来,但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小刘把她“推倒的”。老人一边说,一边拉着小刘不放。原本好心行善的小刘被弄得手足无措,惊愕不已,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他拨打了110报警求助。民警随即调取了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事实的真相并非如老人所述那样是被他人推倒,而是自己在购物过程中不慎跌倒,小刘确实是在做好事。这时,周边群众也纷纷低声议论,说老太太这么做太不地道”。
《扶不扶》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小品节目,深刻反映了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结尾有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话:“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事后,小刘对记者说,这件事他宁可相信老人是“年纪大糊涂了”。以后遇到这种事,他还是会去“帮一把”,他说“她跟我奶奶年纪差不多大。谁家都有老人,要是轮到自己头上,出了意外没人帮,会更心寒”。
10.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在广东佛山黄岐一五金城内被一辆汽车撞倒,司机肇事逃逸,后又被另一辆汽车碾过。而之后将近7分钟里,尚有呼吸的小悦悦一直孤零零地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也没人报警。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一名捡破烂的阿婆陈贤妹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陈阿婆救小悦悦的事,被媒体披露后,大批媒体记者采访陈阿婆,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甚至有人怀疑陈阿婆“本来就没钱,所以破罐子破摔,顺便想炒作,博出名。”陈阿婆说,她听到这些风凉话,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
2013年3月,一则题为《深圳最美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在网上广泛传播,很多网友感动于女孩的善举,称她为“深圳最美女孩”。几天后,该报道被多名知情人曝出涉嫌造假炒作、系策划人石金泉一手炮制、策划的,他每次从商家处收取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策划费,再收买深圳的新闻职业报料人帮他向新闻媒体报料,利用媒体报道达到炒作目的。
11.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英雄文化的国度和民族是诞生不了英雄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精神面貌以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英雄文化遇到了严峻挑战。国内外一些史学家打着历史研究的幌子,以所谓的新史证为历史“正名”,肆无忌惮地歪曲、颠倒从“五四”运动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原貌,否定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解构英雄”由隐避而公开,进而越发放肆地揭“底”、爆“料”,把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英雄群体说成是“吹出来”的“假英雄”,企图抹黑、诋毁、扳倒英雄,导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英雄的怀疑、误解、疏离,导致英雄形象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轰然崩塌。中小学教材古今英雄题材的课文占比明显减少,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质量大不如前,一些有损英雄形象的泛娱乐化、低俗化以至恶搞的战争片、抗日剧却获得了一定的市场。
12.2014年3月,新浪微博中一个叫“@奇葩体”的账号发布的一篇题为“某家长:请胡兰离我的孩子远一点”的帖子,在网上引发争议。文中说: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说班主任要们开展学习刘胡兰的活动,他给老师打电话,明确称不想让孩子这么小就参与“残酷的政治斗争”。老师说只是希望孩子们学习刘胡兰对理想的坚守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位家长在网络上给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不论谁倡导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这些人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他们的村长。……当我的女儿还是抱在怀中婴儿的时候,我就担心她的心灵被这个社会的阴暗所裹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是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等等散发着人类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家长都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导着去杀人,而后又被别人残酷地杀害。所以想到我的孩子被教导去学刘胡兰我心如刀绞。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本能地想为孩子去抵挡可能对她心灵带来的戕害。望老师理解,以后这个活动请允许我们放弃。”
13.某市文明办宣传教育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分析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新情况,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发掘、评选、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等。